《护理综合考研应试指南》小说简介
很多网友对小说《护理综合考研应试指南》非常感兴趣,作者“三口月”侧重讲述了主人公护理学护理学身边发生的故事,概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护理综合》应试指南,内容涉及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四个科目。书中涉及内容较多,如存在不足或错漏之处,欢迎广大考生批评指正。最后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在护理事业中再创新高!...
护理综合考研应试指南护理综合考研应试指南第一卷 护理学导论在线免费阅读免费试读
第三章护患关系与沟通
第一节沟通的概念和要素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信息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相互传递的过程。沟通是形成人际关系的手段。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1.沟通的背景或情景。
2.信息发出者。
3.信息是沟通得以进行的最基本的要素。
4.信息传递途径
5.信息接收者。
6.反馈。
第二节常用的沟通技巧
常用的沟通技巧:
1.倾听。倾听时,护士要做到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避免分心;耐心,不随意打断病人的谈话;不急于做判断;除关注病人的语言信息外还要关注病人的非语言信息,以了解病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此外,护士应注意做到与病人经常保持眼神的交流,进行适当的提问以及采用适当的非语言信息时常给病人以响应。
2.反应。反应是信息接收者(护士)将部分或全部的沟通内容反述给发出者(病人),使其能对自己的谈话和表现进行评估,如“您看起来好像……”进行反应时应注意鼓励病人显露其情绪和情感,并恰当地运用移情,帮助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3.提问。提问的方式可分为明确性提问、激励性提问、征求意见性提问、证实性提问等类型。所提的问题有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两种。提问时,护士应注意组织好提问的内容,围绕谈话中心,避免跑题;所用语言应能为病人理解,避免应用术语;此外,应注意提问的时机、语气、语调和句式,避免诱导式的提问和不愉快的提问。
4.重复。重复是指将病人关键的话重复一遍;或保持病人原意不变,将病人的话用自己的语言给予复述。恰当的重复可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
5.澄清和阐明。澄清是将病人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不够完整的谈话弄清楚,以增强沟通的准确性。阐明是对病人所表达的问题进行解释的过程,目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新的观点。
6、沉默。适当地运用沉默可以给病人思考的时间,让病人感到护士在认真倾听,同时也给了护士观察病人和调适自己的时间。急于打破沉默会阻碍有效的沟通。
7.触摸。触摸是一种非语言性沟通技巧,适当的触摸可加强沟通,但应注意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背景等的对象采取适当的、个性化的触摸,以免产生消极后果。
第三节不恰当的沟通方式
一、常见的沟通错误
1.突然改变话题。
2.虚假的或不恰当的保证。
3.主观判断或说教。
4.快速下结论或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5.调查式或过度提问。
6.表示不赞成。
7.言行不一致。
二、促进沟通技巧的方法
倾听、同理、自我暴露及沉默是促进人际沟通的技巧。
第四章护理学相关理论
第一节一般系统论
一、概念
(一)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系统是由若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分类
(1)按人类对系统是否施加影响分类;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为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关系分类:系统可分为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
(3)按组成系统的内容和要素的性质分类;系统可分为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4)按系统的运动状态分类:系统可分为动态系统和静态系统。(二)系统论的概念
系统论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思维领域及其他各种系统、系统原理、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主要解释了事物整体及其组成部分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体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一般系统论是关于次系统与超系统的学说,指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系统本身具有整体功能,且几个系统可联合成更大系统,系统是按复杂程度的层次排列组织的。较简单、低层次的系统称为次系统,较复杂、高层次的系统称为超系统。一个系统是次系统还是超系统是相对而言的。
二、系统的基本属性
系统的基本属性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目的性和层次性
三、系统论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1.促进整体护理思想的形成。
2.组成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
3.作为护理理论或模式发展的框架。
4.为护理管理者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节 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
一、内容
1.生理需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和心理安全。
3.爱与归属的需要是第三层次的需要,它包括给予和得到两个方面,即个体需要去爱和接纳别人,同时也需要被别人爱,被集体接纳,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自尊的需要处于需要的第四层次。自尊有双重含义,即自尊和受他人尊敬。自尊视自己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被他人尊敬是得到他人的认同与重视。
5.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满足。它是最高层次的基本需要,是当所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均获得满足后,方可达到的境界。
二、一般规律
1.这些需要是人类普遍存在的。
2.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后,人才得以生存,然后才考虑其他的需要。
3.有些需要需立即和持续予以满足(如空气),有些需要可以暂缓(如食物、睡眠),但它们最终是需要得到满足的。
4.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5.各层次需要间可相互影响。
6.随着需要层次的向上移动,各种需要的意义是因人而异的,它是受个人愿望、社会文化影响,受个人身心发展所决定的。
7.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
三、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1.识别服务对象未满足的需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能更好地领悟和理解病人的言行。
3.预测病人尚未表达的需要,或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
4.系统地收集和评估病人的基本资料。
5.按照基本需要的层次,识别护理问题的轻重缓急,以便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妥善的排列先后次序。
第三节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
1.成长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它的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的指标来测量,如身高、体重、骨密度、牙齿结构的变化等。
2.发展又称发育,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它的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如行为改变、技能增强等,是质的变化,一般不容易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测量。
3.发展任务是个体在生命的各特定时期出现的,并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成长发展目标,即个体在一定年龄阶段时,社会规范或标准要求他完成的任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
4.成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某一生命阶段中人是否完成了相应的成长及发展任务而设置的衡量标准。成熟是成长和发展的综合结果,受遗传基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5.年龄是衡量成长与发展的阶段性指标之一,根据时序,年龄可以将人的生命过程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及老年期
二、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
1.生理方面:指体格的生长和改变,以及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的完善。
2.认知方面: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过程。认知方面的发展可表现为记忆力、观察力、判断力、理解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对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改变
3.情感方面: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态度体验,包括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发展是人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判断其能否满足需要而产生的。
4.精神方面:指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生命意义及生存价值的认识
5.社会方面:指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他人、群体及社会互动能力的不断发展。
6.道德方面:指人的是非观念和信仰的形成。道德观念的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三、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具有可预测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四、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等。
第四节 应激与适应
一、应激的概念
1.应激又称压力,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对任何加诸他的需求所作的非特异性反应。
2.应激源是指对个体的适应能力进行挑战,促发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常见的应激源有生物性应激源、物理性应激源、化学性应激源、生理性病理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和社会文化性应激源六种。
3.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应激源的刺激下,身心持续相互作用下的整体反应,机体对应激源的反应可分为两个方面:
(1)生理反应:心率加快、血压增高、需氧量增加、呼吸急促、肌张力增加、免疫力下降、括约肌失去控制等。
(2)心理反应:焦虑、抑郁、否认、压抑、恐惧、挫折、愤怒等。
二、塞里的应激学说
1.应激是人体在应对环境刺激时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性反应是一种无选择的影响机体全部或大部分系统的反应。
2.应激反应。塞里认为应激的生理反应包括全身适应综合征(GAS)和局部适应综合征(LAS)。
(1)GAS是指当人体面对任何应激时,都不会产生完全特异的反应,而是产生相同的反应群,如体重下降、疲乏、疼痛、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
(2)LAS是指人体除了对应激的全身性反应外,也会对局部应激源产生局部反应,如某一器官或区域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3.应激反应的过程。
(1)警觉期:人体对应激的初步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高、骨骼肌的血流量增加等。
(2)抵抗期:机体内部防御力量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机体与应激源形成对峙。一般有两种结果,一是机体战胜了应激源,内环境重建稳定;二是应激源持续存在,机体受到损害而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应激源过强或持续存在时,机体的防卫性资源耗尽,已没有能力抵御应激源的损害,导致机体疾病,甚至死亡。
三、对应激的防卫
1.第一道防卫,即生理防卫和心理防卫。
(1)生理防卫:包括遗传素质、身体状况、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等。
(2)心理防卫:是指心理上对应激作出适当反应的过程,如焦虑、否认、忽视、压抑、转移等,心理防卫运用适当,有益于心理成长与发展;过度运用或运用不当,将会导致不良后果。
2.第二道防卫,即自我帮助
(1)正确对待问题:个体一般采用自我评估法,识别应激源的来源,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处理。应对的方法主要是设法改变应激源、改变自己对问题的感受和反应等。
(2)正确对待情感:个体常通过自我评估的方法,找出情感反应的原因和伴随的生理反应,并应用过去经历过的应对方法或运用心理防卫机制等来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3)利用可能得到的支持;当个体面对应激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帮助其渡过困境,减少对身心的不良影响。
(4)减轻应邀的生理诱因;良好的身体状况是抵抗应激源的基础,如建立健康的生活式,改善营养状况,加强体育锻炼,提高保健意识等。
3.第三道防卫,即专业帮助。由医护人员提供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健康教育等,以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有利于身心疾病的痊愈。
四、适应
1.适应是生物体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或促使生物体更适于生存的一个过程。
2.适应的层次。
(1)生理层次:通过体内生理功能的调整,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其目的是帮助机体维持在正常的生理功能范围内,以维护机体的生存与健康。
(2)心理层次:当个体经受心理应激时,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情绪去认识和处理问题,以恢复心理上的平衡。
(3)社会文化层次:调整个人的行为模式与其周围的社会群体及文化规定的社会规范、价值观、传统、习俗等相符合、相协调。
(4)技术层次:人们在运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科学工艺和技术,以改变周围环境,控制自然环境中的应激源。
五、应激和适应的应用
1.住院患者常见的应激源。
(1)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对医护人员不了解,对医院作息制度不适应,生活方式改变等。(2)严重疾病、手术、疼痛、致残等对患者造成心理伤害。
(3)失去重要的社会角色,与家庭及亲人的分离,缺乏必要的沟通,感觉得不到医护人员的重视等。
(4)对诊断、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不清楚,对一些医学术语不理解,提出的疑问得不到满意的答复等。
(5)因患病而丧失自理能力,需由他人照顾,不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等。
(6)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忽视、冷漠,言行不一致,业务技术水平欠佳等导致患者心理受伤害。
2.帮助患者适应应激。
(1)评估患者应激反应的程度、持续时间、过去的应对方式可以得到的社会支持,协助患者找出应激源,以便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
(2)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病境;主动热情地接待患煮介绍有关规章制度和负责的医生护士,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3)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生理感受,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进行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知识教育。
(4)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及同室病友融洽相处,动员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关心和帮助。
(5)尊重患者,协助患者保持整洁的外表,适当尊重患者原有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自我形象,让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计划,维护其自尊和自信。
(6)善于了解患者的需要,做值得患者信赖的知心朋友,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解决问题。
第五章护理理论
第一节奥瑞姆(Orem)自理理论
一、内容
奥瑞姆自理理论包括3个相关理论结构,分类 ,内容
自我护理结构 是个体为维持自身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所着手并采取的一系列活动。自理需要包括普遍性的自理需要、发展性的自理需要、健康偏离性理需要。
自理缺陷结构是奥伦理论的核心部分,阐述了什么时候需要护理。
护理系统结构
护士应根据病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的不同而分别采取3种不同的护理系统:
1.全补偿护理系统:病人没有自理能力,需要护土全面照顾,适用于昏迷病人、意识清醒但无法活动者以及意识不清有一定行动能力者。
2.部分补能护理系统:护士和病人共同承担病人的自理活动,适用于手术后病人.
3、支持-教育系统:病人有能力执行或学习一些必需的自理方法,但必须在护士的助下完成。
二、奥瑞姆自理理论与护理实践的关系
以奥瑞姆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工作方法分为以下3步;
1.评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
2.设计恰当的护理系统。
3.实施护理措施。
第二节罗伊(Roy)适应模式
一、内容
罗伊适应模式的内容涉及对5个基本要素的描述,包括人、护理目标、护理活动、健康和环境。
二、罗伊适应模式与护理实践的关系
1.一级评估。一级评估是指收集与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4个方面有关的输出性行为,故又称行为估计。通过一级评估,护士可确定患者的行为反应是适应性反应还是无效反应。
2.二级评估。二级评估是对影响患者行为的3种刺激因素(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和固有刺激)的评估,通过二级评估,可帮助护士明确引发患者无效反应的原因。
3.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对患者适应状态的陈述或诊断。护士通过一级和二级评估,可明确患者的无效反应及其原因,进而可推断出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
4.制定目标。制定目标时护士应注意一定以患者的行为反应为中心,尽可能与患者共同制定并尊重患者的选择,且制定可观察、可测量和可达到的目标。
5.干预。干预是护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6.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护士应将干预后患者的行为改变与目标行为相比较,确定护理目标是否达到,衡量其中差距,找出未达到的原因,然后根据评价结果修订或调整计划。
小说《护理综合考研应试指南》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